




蠶桑科研丨解明了微量氯蟲苯甲酰胺引起家蠶結薄皮繭的作用機制
來源:蠶生理與營養(yǎng)
作者:蠶生理與營養(yǎng)
時間:2023-10-08 10:32:12
氯蟲苯甲酰胺雙稱康寬,是廣泛應用于農林害蟲防治的新型殺蟲劑,通過高效激活昆蟲魚尼丁受體,過度釋放細胞內鈣庫中的鈣離子,導致昆蟲癱瘓死亡。家蠶食下帶有微量氯蟲苯甲酰胺的桑葉,不會表現中毒癥狀,但可以引起家蠶結薄皮繭,影響蠶繭的產量和質量。為了闡明這一作用機制,本團隊組織研究團隊進行攻關,發(fā)現家蠶食下微量(0.01mg/L)氯蟲苯甲酰胺后,絲腺中的鈣離子穩(wěn)態(tài)被打破,胞內鈣離子顯著增加。導致絲腺細胞的自噬和凋亡水平都增加;另外,鈣離子水平增加引起了鈣蛋白酶表達上升,將BmATG5切割為BmNtATG5,引起了自噬向凋亡的轉化,最終導致絲蛋白的合成的關鍵基因及其轉錄因子均下調表達。該研究結果揭示了鈣離子穩(wěn)態(tài)失衡是引起家蠶結薄皮繭的作用機制,另外也為氯蟲苯甲酰胺環(huán)境殘留的安全性評價提供了新的證據。
本研究得到國家蠶桑產業(yè)技術體系(蠶生理與生態(tài))(CARS-18-ZJ0106)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2172795)資助。該成果于2023年8月發(fā)表在SCI收錄雜志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一區(qū)),本團隊碩士生顧浩毅和舒啟龍和博士生代敏麗為共同第一作者,李兵為通訊作者。
文章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pestbp.2023.105585
發(fā)表期刊 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esilk.net聲明:本網登載此文旨在傳遞更多行業(yè)資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