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3日早盤,豆粕(3111, 18.00, 0.58%)、菜粕(2479, 38.00, 1.56%)期貨價格低開低走,二者均創(chuàng)出近4年來低位。據了解,美國農業(yè)部(USDA)最新月度供需報告大幅上調了新作大豆(4521, -21.00, -0.46%)的種植面積和單產預期,由此導致新作累庫壓力明顯加大,給市場帶來了更多的利空因素,菜粕則是更多受到了豆粕的聯動性影響。截至8月14日早盤9時47分,豆粕期貨繼續(xù)下跌,2501合約一度下探至2874元/噸,日內跌幅3.45%。
“今年1月—5月美豆價格經歷一輪上漲后,自5月28日以來,美國大豆價格已經跌了兩個多月,近月7月合約從1250美分/蒲式耳下跌至1017美分/蒲式耳,代表新作的11月合約價格從1220美分/蒲式耳下跌至956.25美分/蒲式耳,正是美豆生長風調雨順,優(yōu)良率保持高位,豐產預期強才導致豆類品種出現下跌?!惫獯笃谪浄治鰩熀钛┝峤邮堋度A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美國大豆銷售不暢
美國農業(yè)部發(fā)布的8月份供需報告顯示,美國大豆在2024/25年度或面臨更高的產量、出口和期末庫存。美國農業(yè)部預計2024/25年度美豆產量為45.89億蒲式耳,收獲面積較上月上調100萬英畝至8630萬英畝,單產較上月上調1.2蒲式耳/英畝至53.2蒲/英畝。
“預計2024/25年度美國大豆供應量比去年增長11%,雖然美豆出口上調2500萬蒲式耳,但不敵供應增加,美豆期末庫存為5.6億蒲式耳,較上月增加1.25億蒲式耳。全球2024/25年度大豆期末庫存量增加650萬噸,至1.343億噸,創(chuàng)新高。”侯雪玲稱。
侯雪玲表示,在油菜籽(5208, 89.00, 1.74%)方面,雖然加拿大油菜籽產區(qū)遭遇高溫干燥天氣,但美國農業(yè)部并不認為會對產量造成巨大沖擊。8月供需報告中維持加拿大油菜籽2000萬噸的產量預估。與此同時,上調俄羅斯油菜籽種植面積,最終令全球油菜籽產量增加90萬噸至8880萬噸,庫存攀升22萬噸至798萬噸。美豆庫存壓力巨大,油菜籽庫存不降反增加,拖累外盤油料期價下挫,國內豆粕和菜粕期貨價格自然跟隨走低。
由于美國農業(yè)部報告呈現利空,美豆價格已經跌破1000美分關口。對此,中泰期貨油脂油料研究員伊鑫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豆粕和菜粕走勢的最終錨定還是在美豆,可以看到美豆新作,從今年種植期到生長期整體天氣都較為理想,這意味著傳統(tǒng)的季節(jié)性天氣炒作失效。雖然中間有過兩次短暫的天氣炒作,但是基本都落空了,美豆優(yōu)良率從首次公布至今也一直維持在歷史高位,這也奠定了豐產的基礎。
正是有豐產的基礎,市場上的期貨和期權凈空持倉也創(chuàng)出了近十年新高。與此同時,美豆在需求方面,截至上周,美豆新作銷售進度為近十年來最低水平(除中美貿易摩擦的2019/20年度),利空疊加造成了美豆從6月初至今較為流暢的下跌。
侯雪玲也表示,美國大豆出口速度趨緩,截至上周,新作累計銷售僅452.1萬噸,遠低于去年同期的808.93萬噸以及五年均值1111萬噸。美豆舊作庫存處于高位,新作豐產銷售慢,這意味著美豆累庫壓力非常大。農戶對天氣炒作預期落空后,開始加速銷售大豆,主動降低升貼水,美豆成為全球性價比最高的大豆,也拖累美豆價格走低。
國內豆粕庫存持續(xù)攀升
據農業(yè)農村部監(jiān)測,8月12日“農產品批發(fā)價格200指數”為127.85,比上周五上升1.73個點,“菜籃子”產品批發(fā)價格指數為130.12,比上周五上升1.99個點。不過,記者發(fā)現,在豬肉價格上漲之際,豆粕期現貨價格卻在持續(xù)下跌。
8月7日豆粕跌破3000元關口后并未出現止跌跡象,8月13日夜盤21時37分豆粕期貨2409合約繼續(xù)下跌,一度下探至2865元/噸。對此,業(yè)內人士表示,因為豬價向豆粕傳導是緩慢的,而豆粕的下跌受到供應的影響,預計豆粕期貨還得繼續(xù)下跌。
與此同時,8月12日,油粕比(豆油(7630, 36.00, 0.47%)/豆粕)上漲至2.52(其中豆油期貨價格7516元/噸,豆粕期貨價格2981元/噸),油粕比升至高位,豆油相對豆粕價格被高估,后市油粕比或自高位回落,做空油粕比套利策略(即空豆油多豆粕)或有盈利空間。
自2013年以來,油粕比均值為2.21;比值處于2.5以上概率為11.95%,處于1.9以下概率為10.11%。油粕比即豆油期貨價格與豆粕期貨價格的比值。大豆壓榨后的產物是豆油和豆粕,由于豆粕的產量是豆油產量的大約4.5倍,所以大豆壓榨企業(yè)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豆粕。
針對豬價上漲,而豆粕價格下跌的問題,侯雪玲表示,由于前期的生豬去產能,生豬存欄量下降,供應降低,生豬價格淡季強勢上漲就是很好的體現。不過,對于豆粕來說,這意味著飼料需求下降。從飼料工業(yè)協(xié)會公布的數據看,今年上半年僅蛋禽飼料同比增加,其他飼料產量均同比下降,生豬飼料降幅居前。
飼料量下降,飼料行業(yè)利潤走低,令飼料企業(yè)在原料采購更加謹慎。在美豆價格跌跌不休,國內供應充足的情況下,普遍降低庫存,隨用隨買。此外,由于巴西大豆產量增加、進口榨利較好,這導致油廠前期買了較多的大豆。而國內6—8月大豆供應充足,單周壓榨量達200萬噸左右。大豆庫存、豆粕庫存不斷攀升,遠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銀河期貨分析師陳界正認為,菜粕價格的下跌除了受豆粕影響外,還與自身供需寬松有很大關系,一方面國際菜籽供應寬松使得中國在此期間大量進口菜籽,過去幾個月中國菜籽進口量整體維持歷史高位,而需求方面看,今年中國水產需求不及預期導致菜粕走貨整體偏弱。
與此同時,陳界正表示,豆菜粕下跌本身都是供需寬松帶來的結果。蛋白類品種的定價機制主要還是受到自身供需關系的影響,其他品種可能會有一定的間接性影響,但整體影響不會太大,正如同近期玉米(2388, 9.00, 0.38%)價格下跌也是受到自身供需平衡表的影響。
大豆到港數量依然高漲
除了美國大豆的影響因素外,侯雪玲表示,由于南美大豆已經收割,新作9月—11月才會播種,目前南美大豆處于出口階段。此外,今年中國采購巴西大豆積極性高,導致巴西出口淡季不淡,7月出口仍超過1000萬噸,8月出口有望在900萬噸以上。而阿根廷受到物流、工人罷工等影響,出口不順暢,對國際市場補充有限。
據國糧中心監(jiān)測數據,中國7—8月巴西大豆采購數量較多,加上6月船期后移,8—9月國內大豆供應依然龐大,月均到港量在850萬噸左右。8月份油廠大豆壓榨總量預計約900萬噸,去年同期為915萬噸,過去三年均值848萬噸。
“預計9月—10月中國有之前采購巴西大豆和少量的美豆填充市場,不過,11月及以后到港的大豆,油廠目前采購仍偏慢,供應存在偏緊預期。隨著時間推移,豆粕基差有從負向正轉變的預期,關注基差和11—1月價差交易機會。” 侯雪玲稱。
伊鑫也表示,6月—8月份國內大豆到港充足為近年來新高,在可預見的大量的大豆到港的背景下,從開始的市場信心不足,在盤面和基差齊跌之后,市場情緒越發(fā)悲觀,下游隨買隨用,豆粕庫存也快速累積至歷史高位,油廠催提成為普遍現象。
值得關注的是,豆粕菜粕定價主要還是受供應端影響更大,尤其是存在定價錨的情況下,價格變化因素受自身基本面的驅動會更加有限,并且今年國內需求表現也不好,主要是豬料和水產料。價格下跌情況下,企業(yè)飼料配方中可能會增加豆粕的用量,但是現在從整體的增量來看不是非常明顯。
“接下來的影響因素一個是包括產地最終的定產情況,但整體來看這方面影響不會太大。此外,大豆的出口變化情況,在價格下跌的情況下大豆可能會吸引更多需求,從而支撐自身的平衡表,可以適當關注由此帶來的影響。策略上建議還是以單邊逢高拋空為主,品種差上暫時沒有特別好的交易機會,豆粕菜粕整體都是偏弱運行為主?!标惤缯Q。
(esilk.net聲明:本網登載此文旨在傳遞更多行業(yè)資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