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數(shù)據(jù)中的兩個1% 意味著什么?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5-03-11 08:00:00
政府工作報告、發(fā)展計劃報告、預算報告先后提交審議,2005年經濟社會發(fā)展主要預期目標已經亮相。
令人關注的是,與去年的預期目標相比,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期增長8%左右;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shù)(CPI)漲幅控制在4%,均比去年的7%和3%各高出1個百分點。
兩個1%,傳遞出怎樣的信號?
GDP增長上調1個百分點,客觀反映出我國經濟運行實際,既考慮了需要,也考慮了可能。
GDP增長目標定格7%,自1999年開始已連續(xù)6年沒有變化,當時主要是慮及亞洲金融風暴的負面影響。事實上,2003年之后,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上升周期,當年GDP增長9.3%;去年在實施宏觀調控的背景下,仍然增長了9.5%。考慮到新一輪上升周期的背景,如果再定為7%的話,就會背離經濟運行的內在需要??梢哉f,上調1個百分點,反映出決策層希望抓住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增強綜合國力,實現(xiàn)全面小康的意圖。畢竟,“發(fā)展是硬道理”。
那么,為什么不將GDP的目標定得更高一點,比如9%,以接近去年9.5%的實際水平呢?專家分析指出,僅上調1個百分點,而非2個、3個百分點,這是想向社會表明,政府仍然著眼于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希望維持長期、可持續(xù)的增長局面。對我國經濟數(shù)據(jù)的研究表明,當GDP增長超過9%以后,整個經濟運行會繃得很緊,矛盾會比較突出。
從7%到8%,既要避免經濟大起,也要避免經濟大落的用意清晰可見。
CPI漲幅上調1個百分點,充分考慮了去年3.9%的現(xiàn)實,又為今年留有余地,這反映出決策層希望價格總水平保持基本穩(wěn)定的愿望。
一方面,盡管今年1月份CPI上漲僅為1.9%,但全年物價水平仍將面臨五方面的上漲壓力:一是煤電油運供求關系依然偏緊,生產資料價格持續(xù)高位運行最終可能逐步傳導到CPI上來;二是政策性調價因素明顯增加;三是職工工資、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增長加快,對價格上漲形成一定壓力;四是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加劇了我國輸入型價格上漲壓力;五是房地產價格上漲,對其它價格形成連鎖拉動效應。
另一方面,CPI漲幅僅上調1個百分點,說明決策層有信心將價格水平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漲幅范圍內,而不至于引發(fā)嚴重通貨膨脹。從三份報告來看,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仍是今年政府經濟工作的主旋律。合理調控貨幣信貸總量,將固定投資總規(guī)??刂圃?6%以內,緩解煤電油運供求緊張局面,把握好政府調整公共產品和服務價格的時機和力度……這一系列措施如能落到實處,今年價格總水平有望保持基本穩(wěn)定。
分析人士進一步指出,4%也給出了一個底線,即一旦CPI漲幅在較長時間內維持在4%上方,政府有可能動用效力較高的調控手段來穩(wěn)定物價。
兩個1%,無疑發(fā)出了一個務實、理性而積極的信號。
兩個1%,為中國經濟這架飛機劃出一道以較快速度平穩(wěn)飛行的航線,既避免失控,也避免著陸。
令人關注的是,與去年的預期目標相比,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期增長8%左右;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shù)(CPI)漲幅控制在4%,均比去年的7%和3%各高出1個百分點。
兩個1%,傳遞出怎樣的信號?
GDP增長上調1個百分點,客觀反映出我國經濟運行實際,既考慮了需要,也考慮了可能。
GDP增長目標定格7%,自1999年開始已連續(xù)6年沒有變化,當時主要是慮及亞洲金融風暴的負面影響。事實上,2003年之后,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上升周期,當年GDP增長9.3%;去年在實施宏觀調控的背景下,仍然增長了9.5%。考慮到新一輪上升周期的背景,如果再定為7%的話,就會背離經濟運行的內在需要??梢哉f,上調1個百分點,反映出決策層希望抓住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增強綜合國力,實現(xiàn)全面小康的意圖。畢竟,“發(fā)展是硬道理”。
那么,為什么不將GDP的目標定得更高一點,比如9%,以接近去年9.5%的實際水平呢?專家分析指出,僅上調1個百分點,而非2個、3個百分點,這是想向社會表明,政府仍然著眼于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希望維持長期、可持續(xù)的增長局面。對我國經濟數(shù)據(jù)的研究表明,當GDP增長超過9%以后,整個經濟運行會繃得很緊,矛盾會比較突出。
從7%到8%,既要避免經濟大起,也要避免經濟大落的用意清晰可見。
CPI漲幅上調1個百分點,充分考慮了去年3.9%的現(xiàn)實,又為今年留有余地,這反映出決策層希望價格總水平保持基本穩(wěn)定的愿望。
一方面,盡管今年1月份CPI上漲僅為1.9%,但全年物價水平仍將面臨五方面的上漲壓力:一是煤電油運供求關系依然偏緊,生產資料價格持續(xù)高位運行最終可能逐步傳導到CPI上來;二是政策性調價因素明顯增加;三是職工工資、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增長加快,對價格上漲形成一定壓力;四是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加劇了我國輸入型價格上漲壓力;五是房地產價格上漲,對其它價格形成連鎖拉動效應。
另一方面,CPI漲幅僅上調1個百分點,說明決策層有信心將價格水平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漲幅范圍內,而不至于引發(fā)嚴重通貨膨脹。從三份報告來看,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仍是今年政府經濟工作的主旋律。合理調控貨幣信貸總量,將固定投資總規(guī)??刂圃?6%以內,緩解煤電油運供求緊張局面,把握好政府調整公共產品和服務價格的時機和力度……這一系列措施如能落到實處,今年價格總水平有望保持基本穩(wěn)定。
分析人士進一步指出,4%也給出了一個底線,即一旦CPI漲幅在較長時間內維持在4%上方,政府有可能動用效力較高的調控手段來穩(wěn)定物價。
兩個1%,無疑發(fā)出了一個務實、理性而積極的信號。
兩個1%,為中國經濟這架飛機劃出一道以較快速度平穩(wěn)飛行的航線,既避免失控,也避免著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