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經濟運行出現的新特征新問題和新趨勢 (3)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6-11-28 11:13:00
外部經濟環(huán)境的風險加大
?。玻埃埃赌?,世界經濟繼續(xù)保持較快增長,但2007年世界經濟增速回落的風險加大,主要是美國經濟在急速下滑。
今年一季度,美國經濟增長5.6%,但第二季度下降到2.6%,第三季度又下降到1.6%,為3年來最低速度。同時,核心CPI也連續(xù)下跌,9月份下降到2.3%,低于2.5%這一美聯(lián)儲可容忍的臨界水平。
美國經濟增速的急劇下降,主要是房地產市場降溫,并帶動投資增速下降導致的。
?。玻埃埃赌暌詠恚苓B續(xù)加息的影響,美國長期利率特別是房貸利率逐漸上升,房地產市場明顯降溫。9月份二手房銷售量同比減少14.2%,中位價下降2.2%;新房中位價同比大幅下降了9.7%,為36年來最大的降幅;未售出新房380萬套,接近歷史最高記錄;房地產投資大幅減少,三季度下降了17.4%,降幅比二季度又增加了6.3個百分點。
由于過去3年中,房地產業(yè)對美國實際GDP年均增長率的貢獻度為0.5個百分點左右,因此,房地產市場降溫將直接影響到美國的經濟增長。更重要的是,由于目前美國居民消費增長中的60%與其住房再融資有關,因此,房地產市場降溫還將影響消費增長。
基于上述分析,美國主流研究機構認為,房市走弱對美國經濟的拖累程度要遠遠大于油價走低對經濟的提振程度,在未來1-2年,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將會下降,并低于其3%-3.25%的長期趨勢增長率。綜合IMF、OECD、EIU等主要組織和機構的預測結果來看,2007年美國經濟增速將下降到2.2%-2.9%之間。
美國經濟減速,將使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外部風險明顯加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直接影響出口。美國是我國的最大出口國,我國出口增長和美國GDP增長之間高度相關。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尤其是消費增長放緩將直接導致我國出口增速下降。由于出口方面的困難,我國國內部分行業(yè)的過剩生產能力問題會變得更加突出。
其次,美國經濟減速,將使美國國內要求外幣匯率調整和采取保護主義措施的勢力抬頭。美國政府對人民幣升值的政治壓力將會加大,中美貿易戰(zhàn)也可能加劇。
其三,美聯(lián)儲停止加息、乃至減息,還會制約我國貨幣政策的作用空間。
因此,2007年我國必須要掌握好宏觀調控的力度,避免內需下降和外需下降“雙碰頭”。
吸引外資將進入新階段
?。玻埃埃的晡覈鴮嶋H利用外資603億美元,同比下降0.5%,是近五年來首次出現下降。2006年前三季度,實際利用外資426億美元,同比下降1.5%。從周期性因素來看,導致外資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國家實施宏觀調控、加快資源產品價格改革,使部分地區(qū)生產要素成本上升;二是在全球經濟復蘇的背景下,各國吸引外資力度明顯加大,國際引資競爭加??;三是國內產業(yè)政策調整,節(jié)能、減排的政策力度加強,以及“兩稅”合一的持久爭論,對外資帶來一定影響;四是不斷加劇的貿易摩擦造成出口型企業(yè)的市場風險加大,一些外資企業(yè)推遲項目投資。
而從歷史數據看,我國利用外資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第一階段是1979-1991年,外資規(guī)模很小,共計利用外資233.5億美元。第二階段是1992-2001年,外資迅速發(fā)展,實際利用外資數量連年增加,2001年達到468億美元。第三階段是2002-2004年,外資高速增長,加入WTO后的第一年(2002年)實際利用外資額突破500億美元,并于2004年突破600億美元。但進入2005年以后,利用外資增長速度開始下降,甚至出現了負增長。這種情況的出現,除了上面提到的周期性因素以外,還有以下更深層次的原因:
首先,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國內資金總量短缺的局面已經結束,融資環(huán)境也大為改善,對外資需求的緊迫性已大大下降;其二,國內市場準入不斷放松,民營資本不斷壯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外資企業(yè)的盈利空間在縮??;其三,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國內企業(yè)的跨國融資有較快發(fā)展,如中國聯(lián)通、中國石油等都成功進行境外發(fā)行股票,一些部門和金融機構也在境外融資,合資已不再是引入國際資本的惟一手段。
可以說,我國利用外資已經結束了快速增長的階段,而是進入了平穩(wěn)、低速增長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總量繼續(xù)增加,但增速很難超過兩位數;外商直接投資的產業(yè)結構將不斷優(yōu)化,服務業(yè)投資增長將快于制造業(yè)部門;并購投資方式將繼續(xù)增加,尤其是東部地區(qū)以節(jié)約土地資源為主要目的和東北等老工業(yè)基地以國有企業(yè)戰(zhàn)略重組為目的的并購投資將會有明顯增加;單位項目投資規(guī)模持續(xù)上升,大型投資項目將不斷增加;跨國公司地區(qū)總部型公司將明顯增加;以適應當地市場和應用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研發(fā)投資也將加快增長。
國際收支在宏觀調控目標中的地位將上升
受貿易順差急速增長和資本項目順差增加的共同影響,我國國際收支失衡問題日益嚴重,突出表現為外匯儲備規(guī)模過大,增長過快。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達到9879億美元,比年初增加1690億美元,基本呈直線上升。
國際收支大幅順差的直接影響就是人民幣市場匯率升勢不減,升值預期增強。10月27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又突破7.89元關口,創(chuàng)下匯改以來的新高。同時,在離岸市場上,1年期美元對人民幣不可交割遠期合約也呈升勢。
國際收支大幅順差還掣肘宏觀調控,大幅順差帶來的外匯占款使得央行不得不投放基礎貨幣,造成國內金融市場流動性過多,增大本外幣政策協(xié)調難度,影響宏觀調控的效果。
貿易順差的快速增長還容易引發(fā)貿易摩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
在傳統(tǒng)上,國際收支平衡在我國宏觀調控目標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重要,但由于當前我國國際收支失衡已經非常嚴重、負面影響已經很大,持續(xù)時間也會較長,國際收支平衡在我國宏觀調控目標中的地位將會上升。在今后一段時間內,甚至可能成為主要調控目標。
國際收支平衡的調節(jié)方法包括匯率調節(jié)、收入調節(jié)、稅收調節(jié)、利率調節(jié)等,結合我國的實際來看,出臺的政策措施應該是融合這些方法的“組合拳”,而稅收、匯率等政策工具的運用也將有新的思路。另外,從國務院剛剛通過的《關于鼓勵和規(guī)范我國企業(yè)對外投資合作的意見》可以看出,鼓勵企業(yè)對外投資將是今后我國解決國際收支失衡的一個重要方向。因為,這種途徑一方面能減少資本項目順差,另一方面還通過投資替代出口,減少和轉移貿易順差。這同時也意味著,資本項目對外開放的步伐也將會加快。
作者: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三林
信息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