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時報》:請挽救紗麗的命運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7-04-18 09:47:00
多少個世紀以來,柔美的紗麗,棉布的或者是絲綢制成的,一直是印度婦女最完美的象征。印度女性對紗麗款式的追求,多少年代以來都沒有多少變化,始終都是一塊完整的四五米長的布或絲綢,而且始終是不用針縫只要別針別。紗麗經(jīng)受住了時間、氣候和體型的考驗,在所有人類發(fā)明的服裝中,紗麗是穿著最舒服的。
和這個地球上其他女性穿著的衣服不一樣,任何年齡段,不論體型如何,穿上紗麗都顯得高貴雅致。甚至,沒有比紗麗更能掩飾你體型的缺點了。
但是為什么這種魅力的服裝在大街開始慢慢地淡出我們的視野呢?在最近的幾次參觀中,我開始發(fā)現(xiàn)越來越少的紗麗在公眾場合出現(xiàn),其實在工廠車間,我發(fā)現(xiàn)沒有一個人穿。他們更多的穿著沙爾克米茲(salwar kameez,另外一種傳統(tǒng)服裝,原在印度北部流行,更加方便和適用),褲子甚至是西式服裝。這不僅僅是北方的一種現(xiàn)象。
在最近我出席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總共有12名女記者,只有一個人穿著紗麗,其他的都穿著著沙爾克米茲。我當時表現(xiàn)的有點不禮貌,問她們“年輕的女士們”為什么不穿紗麗,但只有一位禮貌地回應說她已經(jīng)不年輕了。
很明顯,年輕化和這種趨勢有某種關系,現(xiàn)在3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看上去很少有耐心穿戴紗麗,而且她們中很少有人認為這和她們生活的快節(jié)奏相匹配(有位年輕女士特地指出,很難想象你穿著紗麗去趕公交車,你肯定會選擇牛仔褲)。但是對于她們拒絕日常生活中穿紗麗倒沒有什么功利的理由。
如今年輕一代女性的穿著觀念不由自主讓人聯(lián)想到更早的年代,在那個更加傳統(tǒng)的年代里女性沒有和男性一樣的平等地位?,F(xiàn)在的女性隨心所欲地選擇自己喜歡的衣服:短褲,緊身褲,等等。她們減少了對身體的束縛,從紗麗的行走限制中解脫出來,也可以說是一種解放,對自由渴望的釋放。
我認為,這其實是一種悲哀。印度現(xiàn)代性的一個很鮮明的標志就是他不否認,不拋棄傳統(tǒng)。印度人,無論什么宗派,持有何種信仰,都對印度人幾千年來都保持幾乎不變的穿著很自豪。無論是過去的甘地先生,還是現(xiàn)在的顯貴政要,都堅持穿傳統(tǒng)服裝,而對西裝不屑一顧。我們的服裝確確實實是我們保持民族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的記憶開始復蘇,我記起15年前我第一次去日本訪問,看到滿大街的,地鐵里,辦公室里,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幾乎都穿著西式服裝。他們擯棄了傳統(tǒng),而把和服束之高閣,只有在一些重要的場合才偶爾穿之。當時一位亞洲某國的大使告訴我,日本政府希望外交使節(jié)向天皇遞交國書時穿著西裝領帶。
這種徹頭徹尾的現(xiàn)代化是他們自1868年明治維新開始的有意識的選擇。這和現(xiàn)在的中國有點相似。雖然不象日本那樣徹底,但北京和上海的大街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穿著西式服裝。在日本和中國的街頭, 我心里還認為我是印度人,我和他們不一樣保持著傳統(tǒng),還偷偷地感到自豪。
但如今,我疑惑我是不是太自大了。如果年輕的一代女性習慣于每天不穿著紗麗,那會發(fā)生什么?其實這樣的預兆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我很害怕紗麗會不會向日本的和服一樣,在自己本土會變成一種奇裝異服,只是去廟宇參拜和婚禮上才會穿?,F(xiàn)在是到了呼吁印度婦女保持傳統(tǒng),挽救紗麗命運的時候了。
(Esilk.net譯自《印度時報》, 作者為專欄作家SHASHI THAROOR)
和這個地球上其他女性穿著的衣服不一樣,任何年齡段,不論體型如何,穿上紗麗都顯得高貴雅致。甚至,沒有比紗麗更能掩飾你體型的缺點了。
但是為什么這種魅力的服裝在大街開始慢慢地淡出我們的視野呢?在最近的幾次參觀中,我開始發(fā)現(xiàn)越來越少的紗麗在公眾場合出現(xiàn),其實在工廠車間,我發(fā)現(xiàn)沒有一個人穿。他們更多的穿著沙爾克米茲(salwar kameez,另外一種傳統(tǒng)服裝,原在印度北部流行,更加方便和適用),褲子甚至是西式服裝。這不僅僅是北方的一種現(xiàn)象。
在最近我出席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總共有12名女記者,只有一個人穿著紗麗,其他的都穿著著沙爾克米茲。我當時表現(xiàn)的有點不禮貌,問她們“年輕的女士們”為什么不穿紗麗,但只有一位禮貌地回應說她已經(jīng)不年輕了。
很明顯,年輕化和這種趨勢有某種關系,現(xiàn)在3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看上去很少有耐心穿戴紗麗,而且她們中很少有人認為這和她們生活的快節(jié)奏相匹配(有位年輕女士特地指出,很難想象你穿著紗麗去趕公交車,你肯定會選擇牛仔褲)。但是對于她們拒絕日常生活中穿紗麗倒沒有什么功利的理由。
如今年輕一代女性的穿著觀念不由自主讓人聯(lián)想到更早的年代,在那個更加傳統(tǒng)的年代里女性沒有和男性一樣的平等地位?,F(xiàn)在的女性隨心所欲地選擇自己喜歡的衣服:短褲,緊身褲,等等。她們減少了對身體的束縛,從紗麗的行走限制中解脫出來,也可以說是一種解放,對自由渴望的釋放。
我認為,這其實是一種悲哀。印度現(xiàn)代性的一個很鮮明的標志就是他不否認,不拋棄傳統(tǒng)。印度人,無論什么宗派,持有何種信仰,都對印度人幾千年來都保持幾乎不變的穿著很自豪。無論是過去的甘地先生,還是現(xiàn)在的顯貴政要,都堅持穿傳統(tǒng)服裝,而對西裝不屑一顧。我們的服裝確確實實是我們保持民族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的記憶開始復蘇,我記起15年前我第一次去日本訪問,看到滿大街的,地鐵里,辦公室里,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幾乎都穿著西式服裝。他們擯棄了傳統(tǒng),而把和服束之高閣,只有在一些重要的場合才偶爾穿之。當時一位亞洲某國的大使告訴我,日本政府希望外交使節(jié)向天皇遞交國書時穿著西裝領帶。
這種徹頭徹尾的現(xiàn)代化是他們自1868年明治維新開始的有意識的選擇。這和現(xiàn)在的中國有點相似。雖然不象日本那樣徹底,但北京和上海的大街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穿著西式服裝。在日本和中國的街頭, 我心里還認為我是印度人,我和他們不一樣保持著傳統(tǒng),還偷偷地感到自豪。
但如今,我疑惑我是不是太自大了。如果年輕的一代女性習慣于每天不穿著紗麗,那會發(fā)生什么?其實這樣的預兆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我很害怕紗麗會不會向日本的和服一樣,在自己本土會變成一種奇裝異服,只是去廟宇參拜和婚禮上才會穿?,F(xiàn)在是到了呼吁印度婦女保持傳統(tǒng),挽救紗麗命運的時候了。
(Esilk.net譯自《印度時報》, 作者為專欄作家SHASHI THARO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