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湖州是著名的絲之源、筆之源、茶之源,具備以文化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良好基礎。近年來,湖州充分發(fā)揮絲綢文化優(yōu)勢,把厚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路徑之一,面向海內外樹立起真實、立體、全面的中華民族形象,不斷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
一是構建共有文化基因的寫實場景。堅持以絲為媒,探索“文博館+絲綢”文化遺產展示模式,建成錢山漾文化交流中心(中國蠶桑絲織技藝非遺傳承中心),通過歷史廳、非遺廳等8個展區(qū),生動呈現(xiàn)絲綢文化發(fā)展脈絡,講好“絲綢”這一中華文化符號的湖州故事。突出絲綢文化的多元融合特點,拓展“世界絲綢之源”IP衍生邊際,依托絲綢小鎮(zhèn),串聯(lián)起雙源館、藝術里的中國等26個文化藝術空間,形成“江南文化探源”示范帶,場景式再現(xiàn)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共同史實和時代印記。
二是打造絲韻文脈傳承的賦能體系。實施“絲路少年”研學計劃,與31所高校建立研學合作聯(lián)盟,精心編制“綢鄉(xiāng)絲源”實踐課程。組織柯坪、烏蘭、那曲等地青少年用好“石榴籽”融情夏令營等平臺,沉浸式感受絲韻文脈傳承之美。目前,每年來湖參加研學的各族青少年超過2萬人次。迭代“蠶花廟會”“玉蘭大舞臺”等民俗活動,創(chuàng)新設置“民族團結百家宴”“絲綢故事會”等融合互動載體,讓絲韻文脈以大眾化的形式走進各族群眾。目前,已舉辦民族團結聯(lián)歡活動130余場。
三是重塑中華文化認同的傳播矩陣。實施“潞村新村民”計劃,依托各級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會,組建“石榴紅”宣講團,豐富絲綢文化嵌入式講解形式。著眼以絲綢文化視角向世界推介中華文明,邀請央視錄制展播《美美與共》國際文化交流節(jié)目,“千年絲路·錦繡奇緣”入選東亞文化之都入境旅游精品路線。23家海外華文媒體受聘擔任文化宣傳大使,發(fā)布相關宣傳報道60篇次,每年邀請“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qū)友人以及華人、華僑500余人次,來湖見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湖州實踐。
(esilk.net聲明:本網登載此文旨在傳遞更多行業(yè)資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