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小聚酯的市場現狀和出路問題探討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2-07-15 22:24:00
聚酯纖維是我國化纖中發(fā)展最快的品種,在化纖總產量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自1998年起,聚酯纖維占化纖總產量比重已超過70%,2000年為73.5%,到2001化纖總產量比例超過了75%。
一、 聚酯市場形式概述
隨著聚酯纖維的發(fā)展,聚酯切片等主要原料的發(fā)展也十分迅速,自給率不斷提高,進口量不斷減少。特別是1998年以來聚酯切片及熔體生產能力發(fā)展十分驚人,尤其是通常不為大家看好,認為其工藝落后,產品質量較差的小聚酯產能卻得到急劇膨脹。因為1998年以來,國家為了規(guī)范聚酯市場秩序,采取了打擊聚酯產品走私的專項斗爭,加大了對來料加工貿易的監(jiān)管力度,對進口聚酯產品實行許可證制度,有效地遏制了進口的低價聚酯產品對國內市場的沖擊,同時聚酯大裝置投資建設需要嚴格的審批手續(xù),有效地制止了大聚酯裝置的盲目建設。在這種宏觀調控的形勢下,聚酯產品出現較大的需求缺口,導致聚酯切片價由1999年初6800元/噸,上升到2000年最高峰時的9000多元/噸,豐厚的利潤是小聚酯產能快速膨脹的主要原因。這也是自1995年起就開始實施嚴格限制聚酯項目發(fā)展政策所帶來的副作用。由于這些國產的間歇工藝的小聚酯裝置單線生產能力比較小,每條生產線的年生產能力僅為5000-10000噸,投資少,工期短,一般不超過5個月。雖然產品質量比不上大聚酯,但小聚酯切片每噸賣價比大聚酯低300-500元,還是有一定市場。這就造成1999年到目前一大批小聚酯建成投產,目前小聚酯總產能達到了200多萬噸/年。有的小聚酯一年內便收回了投資。這些產能的增加基本上彌補了我國聚酯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但小聚酯的產品的質量、消耗與大聚酯比有很大差距,據使用小聚酯切片的下游用戶反映,使用了小聚酯切片紡絲時斷頭多,工藝難控制,可紡性差,過濾器及噴絲頭組件使用周期僅為使用大聚酯切片時的一半;產品色相差,絲發(fā)脆,加彈及加捻時易斷,同時小聚酯生產時對PTA,EG單耗較高,尤其是EG的單耗每噸產品要多消耗EG20公斤以上。
二、 小聚酯的生產工藝
小聚酯采用的間歇聚合工藝是聚酯早期生產工藝。間歇工藝的特點是生產分批投料、分批出料,通常把酯化和縮聚兩個階段在兩個反應釜內進行。由于間歇工藝生產每批產品出料需花一定時間,不僅降低聚合釜生產效率,還因溫度一升一降會帶來較大的能耗;更大的缺點是使聚酯生產進程EG/PTA的摩爾比在進料到出料、在出料初期和后期一直都在變化,而原料EG/PTA的摩爾比對反應過程和產品的聚合度有重要影響,在間歇工藝中,EG/PTA摩爾比對酯化率、產品聚酯的熔點和DEG的含量都有較大影響,隨著反應過程中EG/PTA摩爾比減小,酯化率增大,聚酯熔點提高,DEG含量降低,所以小聚酯產品聚合度分布較寬,均一性和穩(wěn)定性較低,而且每批產品質量不同,會給下游加工工藝和制品質量穩(wěn)定性帶來不利影響。
綜上所說,我們比較連續(xù)縮聚和間歇縮聚工藝路線后,不難得出,間歇工藝設備比較簡單,生產能力小,產品品種易更換,清掃容易、適用于小批量多品種的差別化纖維品種,但由于其生產的頭尾料不能作為正品,出料不干凈,再進料后使釜底殘余產品進行兩次反應,引起熱裂解,消耗較高,產品粘度不易控制,切片均勻性差,需要在切片料倉內充分混合,切片粉末多。更不利的是熔體不是直接用于紡絲,只制成切片后,經干燥再熔融后才能紡絲,有工廠反映切片紡要比直接紡成本高1000元/噸纖維,此外還有單耗、能耗高,自動化程度低、勞動率低,最后導致生產成本高,而產品銷售價,由于質量較差要比大聚酯普遍低500元/噸左右,并且主要用于生產低速紡用復絲,供應下游企業(yè)生產普通,低檔面料。
三、 小聚酯路在何方
由于國內聚酯市場行情由供不應求轉向供過于求以及其他方面的影響,目前聚酯切片價格已經跌至7000元/噸的中心價格。小聚酯產品還要比大聚酯報價低,這樣就造成小聚酯難以維持最簡單的投入產出成本不虧損,以至大批小聚酯停產。今年6月份小聚酯開工率只有40%左右,造成大批小聚酯生產能力閑置,為此有部分小聚酯生產廠準備上固相增粘來生產聚酯包裝材料,這樣小聚酯的競爭將要波及到非纖聚酯領域。有消息說中國化纖協會正在和國家計委、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等有關部門共同探討,準備制定生產瓶級聚酯行業(yè)標準,根據不同的最終用途,制定不同準入標準,小聚酯的發(fā)展及改造也必須要符合產業(yè)政策及行業(yè)標準。這樣以來對小聚酯來獎又是一個不利的消息,事實上小聚酯增加國相增粘裝置并不能解決小聚酯產品質量差及單耗高基本矛盾,僅僅轉移聚酯纖維級供需矛盾到非纖級聚酯。要解決小聚酯產品質量、消耗與大聚酯相比有著相當明顯的差距,只有將小聚酯的間歇聚工藝改造為半連續(xù)縮聚工藝。半連續(xù)聚酯縮聚裝置我國尚未見到工業(yè)化生產,但在國外早已有工廠在使用,已十分成熟,例如:韓國東谷化纖公司、巴基斯坦ICI的聚酯工廠都有半連續(xù)聚酯縮聚裝置在生產,其聚酯切片質量和大聚酯一樣,單耗也十分接近。半連續(xù)縮聚為我國間歇法小聚酯提供改造的方向,這樣就能使目前已經停產或即將停產的小聚酯又有可能重新運轉,并能生產質量好、單耗低的產品,也適用于更換品種,進行特殊品種的批量生產。
一、 聚酯市場形式概述
隨著聚酯纖維的發(fā)展,聚酯切片等主要原料的發(fā)展也十分迅速,自給率不斷提高,進口量不斷減少。特別是1998年以來聚酯切片及熔體生產能力發(fā)展十分驚人,尤其是通常不為大家看好,認為其工藝落后,產品質量較差的小聚酯產能卻得到急劇膨脹。因為1998年以來,國家為了規(guī)范聚酯市場秩序,采取了打擊聚酯產品走私的專項斗爭,加大了對來料加工貿易的監(jiān)管力度,對進口聚酯產品實行許可證制度,有效地遏制了進口的低價聚酯產品對國內市場的沖擊,同時聚酯大裝置投資建設需要嚴格的審批手續(xù),有效地制止了大聚酯裝置的盲目建設。在這種宏觀調控的形勢下,聚酯產品出現較大的需求缺口,導致聚酯切片價由1999年初6800元/噸,上升到2000年最高峰時的9000多元/噸,豐厚的利潤是小聚酯產能快速膨脹的主要原因。這也是自1995年起就開始實施嚴格限制聚酯項目發(fā)展政策所帶來的副作用。由于這些國產的間歇工藝的小聚酯裝置單線生產能力比較小,每條生產線的年生產能力僅為5000-10000噸,投資少,工期短,一般不超過5個月。雖然產品質量比不上大聚酯,但小聚酯切片每噸賣價比大聚酯低300-500元,還是有一定市場。這就造成1999年到目前一大批小聚酯建成投產,目前小聚酯總產能達到了200多萬噸/年。有的小聚酯一年內便收回了投資。這些產能的增加基本上彌補了我國聚酯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但小聚酯的產品的質量、消耗與大聚酯比有很大差距,據使用小聚酯切片的下游用戶反映,使用了小聚酯切片紡絲時斷頭多,工藝難控制,可紡性差,過濾器及噴絲頭組件使用周期僅為使用大聚酯切片時的一半;產品色相差,絲發(fā)脆,加彈及加捻時易斷,同時小聚酯生產時對PTA,EG單耗較高,尤其是EG的單耗每噸產品要多消耗EG20公斤以上。
二、 小聚酯的生產工藝
小聚酯采用的間歇聚合工藝是聚酯早期生產工藝。間歇工藝的特點是生產分批投料、分批出料,通常把酯化和縮聚兩個階段在兩個反應釜內進行。由于間歇工藝生產每批產品出料需花一定時間,不僅降低聚合釜生產效率,還因溫度一升一降會帶來較大的能耗;更大的缺點是使聚酯生產進程EG/PTA的摩爾比在進料到出料、在出料初期和后期一直都在變化,而原料EG/PTA的摩爾比對反應過程和產品的聚合度有重要影響,在間歇工藝中,EG/PTA摩爾比對酯化率、產品聚酯的熔點和DEG的含量都有較大影響,隨著反應過程中EG/PTA摩爾比減小,酯化率增大,聚酯熔點提高,DEG含量降低,所以小聚酯產品聚合度分布較寬,均一性和穩(wěn)定性較低,而且每批產品質量不同,會給下游加工工藝和制品質量穩(wěn)定性帶來不利影響。
綜上所說,我們比較連續(xù)縮聚和間歇縮聚工藝路線后,不難得出,間歇工藝設備比較簡單,生產能力小,產品品種易更換,清掃容易、適用于小批量多品種的差別化纖維品種,但由于其生產的頭尾料不能作為正品,出料不干凈,再進料后使釜底殘余產品進行兩次反應,引起熱裂解,消耗較高,產品粘度不易控制,切片均勻性差,需要在切片料倉內充分混合,切片粉末多。更不利的是熔體不是直接用于紡絲,只制成切片后,經干燥再熔融后才能紡絲,有工廠反映切片紡要比直接紡成本高1000元/噸纖維,此外還有單耗、能耗高,自動化程度低、勞動率低,最后導致生產成本高,而產品銷售價,由于質量較差要比大聚酯普遍低500元/噸左右,并且主要用于生產低速紡用復絲,供應下游企業(yè)生產普通,低檔面料。
三、 小聚酯路在何方
由于國內聚酯市場行情由供不應求轉向供過于求以及其他方面的影響,目前聚酯切片價格已經跌至7000元/噸的中心價格。小聚酯產品還要比大聚酯報價低,這樣就造成小聚酯難以維持最簡單的投入產出成本不虧損,以至大批小聚酯停產。今年6月份小聚酯開工率只有40%左右,造成大批小聚酯生產能力閑置,為此有部分小聚酯生產廠準備上固相增粘來生產聚酯包裝材料,這樣小聚酯的競爭將要波及到非纖聚酯領域。有消息說中國化纖協會正在和國家計委、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等有關部門共同探討,準備制定生產瓶級聚酯行業(yè)標準,根據不同的最終用途,制定不同準入標準,小聚酯的發(fā)展及改造也必須要符合產業(yè)政策及行業(yè)標準。這樣以來對小聚酯來獎又是一個不利的消息,事實上小聚酯增加國相增粘裝置并不能解決小聚酯產品質量差及單耗高基本矛盾,僅僅轉移聚酯纖維級供需矛盾到非纖級聚酯。要解決小聚酯產品質量、消耗與大聚酯相比有著相當明顯的差距,只有將小聚酯的間歇聚工藝改造為半連續(xù)縮聚工藝。半連續(xù)聚酯縮聚裝置我國尚未見到工業(yè)化生產,但在國外早已有工廠在使用,已十分成熟,例如:韓國東谷化纖公司、巴基斯坦ICI的聚酯工廠都有半連續(xù)聚酯縮聚裝置在生產,其聚酯切片質量和大聚酯一樣,單耗也十分接近。半連續(xù)縮聚為我國間歇法小聚酯提供改造的方向,這樣就能使目前已經停產或即將停產的小聚酯又有可能重新運轉,并能生產質量好、單耗低的產品,也適用于更換品種,進行特殊品種的批量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