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偷拍天堂|蜜桃视频久久网址|噜噜噜色综合久久天天|在线观看成人专区|AV天堂导航网站|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观看|人妻中文字幕有吗|国产躁逼免费一区|色婷婷狠狠a久久|蜜臀888.www

免費注冊
English
總部客服電話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廣西辦事處 : 13567378882 湖州辦事處 : 13957350021 繭絲公檢信息查詢
/ / / / /
2003中國經濟走向大預測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3-06-22 06:34:00
近幾年來,中國經濟像一列呼嘯的火車隆隆向前,創(chuàng)造了世界經濟增長史上的奇跡。但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卻給高速增長的經濟帶來了變數,從短期看,“非典”抑制了消費,影響了投資,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
它的長期影響會怎么樣?中國經濟今年將增長多少?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長期曲線會不會因此而發(fā)生意外的彎曲變形?這些看起來宏觀抽象的問題其實與每一個企業(yè),每一個個人的投資決策、消費規(guī)劃乃至生活方式相關。不了解環(huán)境的變化,企業(yè)和個人就難以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還記得冷水煮青蛙的故事嗎?為了讓人們對這一問題有較全面的了解,今天組織了“中國經濟往何處去?”的特別策劃,請到幾位一流的經濟學家剖析“非典”影響,研判經濟大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希望對讀者有所裨益。
  徐宏源: 貨幣政策決定下半年經濟走向
  2003年下半年宏觀經濟仍能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上半年,盡管受“非典”疫情影響,我國國民經濟依然保持了比較強勁的增長勢頭。初步預計,1至6月國內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9.1%,累計增速比一季度減緩0.8個百分點,但比去年同期仍然加快1.3個百分點。
  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因受疫情影響同比出現下降。
  總體上看,我國宏觀經濟已經經受住了“非典”疫情的考驗,經濟增長的中長期趨勢沒有被改變,但經濟運行中地區(qū)增長與行業(yè)增長不均衡的矛盾更加突出,“非典”使得就業(yè)的形勢進一步惡化,通貨緊縮的壓力并未真正緩解,社會商品零售價格指數重新下滑的苗頭開始出現,同時,美伊戰(zhàn)爭之后,世界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性并未下降。上述因素使得我國經濟下半年面臨的環(huán)境更加復雜,從短期經濟運行格局分析,影響下半年經濟增長快慢的主要因素有,一是投資需求能否繼續(xù)保持快速擴張的勢頭,財政公共投資力度能否適當加大,民間投資與外商直接投資會否受到“非典”引起的不良預期沖擊;二是出口需求高速增長的可持續(xù)性問題;三是消費需求能得到多大程度上的恢復。經濟運行中存在的這些不確定性因素需要我們毫不動搖的繼續(xù)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繼續(xù)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
  但由于財政政策受結構性減稅和控制預算赤字的影響,今年內很難再加大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這樣,下半年擴大內需的重任就落在了貨幣政策的肩上,貨幣政策需要繼續(xù)維持上半年的擴張力度不變。今年1至5月,中央繼續(xù)實施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多層次貨幣供應量都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tài)勢??傮w上看,當前貨幣供應量處于松緊適度的健康狀態(tài),各項存貸款基本沒有受到非典疫情的影響,快速增長格局未變,對工業(yè)生產、固定資產投資和外貿出口的高速增長起到了有力的支撐作用。但從結構上看,由于貨幣流動性減弱的趨勢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導致貨幣流通速度進一步減緩;同時,儲蓄存款高速增長對信貸總量擴張形成倒逼機制,由于利率缺乏必要彈性,使得央行調控貨幣供應量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5月底,貨幣流動性(M1/M2)下降為36.5%,比2002年底下降了1.8個百分點。
  貨幣流通速度減慢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我們維持一定的經濟增長率需要貨幣供應量的更快增長,所以不能簡單的認為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只要快于或等于經濟增長與物價上漲之和就是正常的。2000年底至2001年初,過于謹慎的貨幣政策是導致2001年經濟增速回落的重要原因之一。當時就認為貨幣供應量增長快于GDP增長與物價上漲之和,而采取了既要治理通貨緊縮又要防止通貨膨脹的貨幣政策。執(zhí)行的結果導致經濟出現收縮,國民經濟又重新面臨通貨緊縮的嚴峻挑戰(zhàn)。因此,在當前的國際經濟環(huán)境與2000年相比又面臨著更大的不確定性,尤其非典對經濟增長與就業(yè)增加的負面影響尚未完全釋放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在操作上不宜采取收縮舉措,主要是在政策上對商業(yè)銀行的信貸結構進行積極的引導。
  一.努力將全年的貨幣供應量目標維持在18%至20%。
  4月底以來,央行頻頻發(fā)行短期票據,實行正回購操作以回籠貨幣供應量。我們認為,目前貨幣供應量從總體上看是大體合適的,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結構上的問題,不能通過回購方式來解決。因此,建議中央銀行對當前經濟運行走勢要冷靜觀察,不出急招,央行短期票據只能作為調控貨幣供應量的一種試驗性、前瞻性、市場化的臨時政策工具。如果今后一段時間貨幣供應量增速不大幅度地超過20%,就不要加大正回購的力度。應密切跟蹤國民經濟與物價運行的狀況,再采取相應對策。
  二.擴大直接融資比例,減緩銀行信貸壓力。
  居民投資渠道不暢通,以及鼓勵居民直接投資的政策措施不到位,使得居民金融資產以儲蓄存款形式大量積聚在各商業(yè)銀行。在目前企業(yè)改革不到位、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的情況下,導致商業(yè)銀行承擔了過多的社會投資風險,形成了較高的壞賬比率。要化解商業(yè)銀行的經營性風險,除了要繼續(xù)深化國有企業(yè)改革、完善商業(yè)銀行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監(jiān)管之外,還要采取有力措施擴大直接融資比例。(1)要盡快出臺“企業(yè)債券管理暫行辦法”與“投資基金法”。對這類投資收益應比照投資國債的規(guī)定,免除個人所得稅。(2)在更大范圍上允許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進入銀行間同業(yè)拆借市場,拓寬資本市場的融資渠道。(3)推出“股票質押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允許機構、個人投資者用優(yōu)質股票進行質押貸款,如兩市的成份股股票可以給予較高的質押比例。(4)在規(guī)范的前提下,出臺銀行、證券合作的“集合性委托投資理財暫行管理辦法”,為居民儲蓄規(guī)范、有序、低風險地進入資本市場創(chuàng)造條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調整房地產信貸結構,謹防房地產泡沫的膨脹。
  中外經濟發(fā)展史不斷證明,房地產泡沫對國民經濟持續(xù)發(fā)展造成的危害甚至超過了股市泡沫。當前我國高端房地產市場在很多大城市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泡沫化跡象。高端房地產市場的空置率不斷攀升,而這些項目的開發(fā)無一例外都是靠銀行信貸資金支撐的,所以如果任其發(fā)展下去,后果將不堪設想。截至4月底,房地產貸款余額達18357億元,最近5年平均增速高達49.2%,占商業(yè)銀行各項貸款余額的17.6%。央行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房地產貸款向經濟實用房、小房型等中低端市場傾斜。
  上述措施如能落實到位,可以將“非典”對中國經濟的沖擊降到最低限度。2003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8.3%左右,增幅高于去年8%的實際增長水平,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格局得以維持。
  陳東琪: 中國正在經歷“新社會主義景氣期” 短期事件不會改變“加速增長”趨勢
  最近,國內外經濟界不少人在談“非典”的影響,有悲觀者,也有恐懼者,以為中國經濟會從此步入衰退,陷入危機。實際上,如果站高一點、看遠一點,就會發(fā)現這個影響只是短暫的,不會使市場周期性回升規(guī)律逆轉,不會中斷中國經濟“加速增長”的進程。在經歷1997至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沖擊后,政府對突發(fā)性危機事件的應急反應能力,全國上下同心協(xié)力渡難關的能力,都提高了,這次抗擊“非典”對這種能力是一次很好的考驗。事實越來越清楚地表明,中國經濟具有比較強的“免疫力”,中國人的目標意識很強,一旦目標確定,困難再大,也會一個勁地往前走,直至達到目的為止。
  今年“保七爭八”目標可期“非典”對經濟有影響,但現實情況沒有人們想像的那么可怕,中國經濟新一輪周期性繁榮趨勢不會逆轉,“加速增長”的鏈條不會斷裂,今年仍可獲得“保七(7%)爭八(8%)”的業(yè)績,明年8%以上是可以預期的,各方面的最新跡象顯示經濟的活力依然強勁。在制訂抗擊“非典”的政策措施時,我們要把各種負面影響估計得嚴重一些,準備充分一些,措施扎實一些,但對前景的分析判斷要全面、準確,符合實際,不能誤導,更不能渲染不切實際的低調、悲觀情緒?,F階段,推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發(fā)動機,是占國內生產總值45%左右的第二產業(yè),特別是工業(yè),這個產業(yè)受“非典”影響比較小。“非典”疫情蔓延和高峰期間,中、西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yè)化勢頭不減,國內私人和國有工業(yè)生產正常,沿海地區(qū)的外資帶動型工業(yè)持續(xù)增長,外資仍保持了快速發(fā)展勢頭。即使是疫情最嚴重的北京,4月份的外國常駐機構備案數依然穩(wěn)步上升,單月新增31家,同期沒有一家外商投資企業(yè)停產,這些都說明外商對未來中國經濟發(fā)展充滿信心。
  作為國民經濟增長的“穩(wěn)定部分”的第一產業(yè)特別是農業(yè),占國民生產工具總值21%左右,其產品出口特別是蔬菜和畜牧產品出口受“非典”影響較大。農民工因城市防、控“非典”而不得不大批回鄉(xiāng)或減少進城,外出打工收入可能要減少幾百億元,這部分務工收入去年對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貢獻率達到42%,今年將大幅度降低。但從農業(yè)生產本身來看,由于農民工大量回鄉(xiāng)務農,增加生產投入,今年農業(yè)生產有可能出現略有加速的增長。
  受“非典”影響最大的是第三產業(yè),特別是旅游、客運、餐飲、娛樂、會展等服務行業(yè)。最近兩個月,該行業(yè)有的業(yè)務量要減少一成左右,有的可能要減少兩三成。但影響也會是暫時的,“非典”只是推遲了人們的出行,改變了旅游、交流、采購的時間計劃,不會終止消費,短期的行業(yè)沖擊將會隨時間推移而逐漸減弱。
  “非典”有可能促使我們加強公共衛(wèi)生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衛(wèi)生產業(yè)發(fā)展,在全國城鄉(xiāng)實行徹底的“衛(wèi)生革命”。有可能成為加快改革傳統(tǒng)行為方式的催化劑,迫使中國人迅速接受新的交往、交易和服務方式,這同時會產生新的增長點。此外還會帶來一些“新消費”,如防典用的口罩、消毒水、肥皂和洗滌液,查典用的體溫儀表,治典用的藥品、器材,增強人體抵抗力用的保健品、體育鍛煉器材,獨立出行使用的自行車、汽車等等,這從一個側面彌補了損失。所以“非典”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將會是短暫的,不會打破市場周期性回升的規(guī)律,不會中斷經濟快速增長進程。
  國民經濟尚未過熱3月份,經濟界討論形勢時,比較多的同志認為經濟出現了“過熱”,或者認為至少出現了“局部過熱”,建議政府“踩剎車”,或者用“向下微調”思路促使經濟增長減速,特別是抑制“投資過快增長”。當時,我的觀點是“國民經濟尚未過熱,宏觀政策不宜調頭”,面對經濟回升速度加快,特別是投資、消費、進出口增長速度加快,我們不宜急急忙忙抑制這種好不容易得來的形勢,即使是出現一點低度的、溫和的通貨膨脹,比如居民消費物價水平上漲0%至3%,也不必過于擔心,比較智慧的短期策略是:先看一看,既不加大油門,又不踩剎車,政策保持“中性”,讓國民經濟穩(wěn)中求進。
  在面對經濟走向復蘇繁榮時,我們的政策要注意留有余地。在計劃經濟時期,要留“向上余地”,因為那個時期經濟普遍短缺,企業(yè)軟預算約束現象普遍,經濟增長向上攀升容易?,F在要留的是“向下余地”,因為我們現在面對的是相對過剩的經濟,需求不足問題會時不時地侵擾我們,要想激活市場,并使經濟進入一個持續(xù)穩(wěn)定快速增長軌道,是要下很大功夫的,甚至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但在對短期事件如“非典”的影響進行估計時,又不能太低調、太悲觀,因為太低調、太悲觀會影響市場信心,打擊大家的積極性,也會讓一些不懷好意的競爭對手乘虛而入、漁翁得利。
  面臨30至50年的發(fā)展機遇認為“非典”的影響會使中國經濟步入1998年那樣的通貨緊縮境地,這個估計太悲觀,不現實。它沒有看到中國經濟這一次周期性回升,不是計劃指令推動的,不是政府直接投資和公款消費推動的,而是具有很強預算約束的企業(yè)、居民和市場自主增長動機推動的,它有自身的演變規(guī)律,有很強的內在動力,不會因為某一個短期事件而改變經濟發(fā)展的方向,使周期性回升趨勢逆轉。
  伴隨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中國經濟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正在經歷一個為期30至50年左右的、千載難逢的發(fā)展機遇,這可以定義為“新社會主義景氣期”。這個“新社會主義景氣期”的基本特征是“加速增長”。在這個時期內,國民經濟有可能創(chuàng)造年均7%左右的增長業(yè)績。從“六五”到“九五”看,各個五年計劃期的5年平均速度分別是10.97%、7.92%、12%和8.26%,“十五”實現8%左右的速度是可以預期的,今年也可以達到“保七爭八”的目標。這是因為,一是勞動力過剩帶來就業(yè)擴展的增長效應,二是人口增長對消費的數量擴充需求,三是城鎮(zhèn)化加快存在增長擴張效應,四是人力資本規(guī)模擴大和技術進步加快帶來生產率增長加快,五是收入增長加快使儲蓄快速增長從而為快速投資增長提供寬松的資金環(huán)境,六是體制創(chuàng)新降低經濟系統(tǒng)運行成本和減少資源浪費,七是參與國際競爭將獲得外部刺激效應,等等。
  邱曉華:全年經濟增幅不低于7%的希望很大
  國家統(tǒng)計局副局長邱曉華17日在此間說,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有望達到7%。
  邱曉華是在參加“中國·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期間舉行的“海峽青年論壇”時做上述預測的。
  邱曉華說,今年一季度中國的經濟運行呈現出高速增長狀態(tài),但是4月下旬起,旅游、餐飲、交通等行業(yè)受非典影響,市場交易量下降,經濟減速,到5月份減速則更明顯,比第一季度的8.8%大幅下降。
  但他同時指出,今年頭5個月中國經濟運行中也呈現出五個亮點:投資繼一季度增長31.6%后,5月份增長達到34.5%;外貿增長30%,從一二月份的逆差,到三月份的持平,到四五月份的順差,并實現順差24億美元;全國利用外資270億美元,增長48.2%,說明大量海外資金仍然看好中國;國家財政收入增長28%;全國物價增長0.7%,發(fā)出經濟生活趨向活躍的信號。
  邱曉華說,這五大亮點說明中國經濟仍在高速平臺上增長,上半年增幅不會低于8%已成定局。
  邱曉華認為,雖然非典對經濟運行的深層次影響還存在,但是從海內外的形勢來看,下半年經濟運行仍會保持較高的增長幅度。國際上,自4月起已告別伊拉克戰(zhàn)爭的影響,世界經濟正表現出走穩(wěn)的趨勢;國際資本市場穩(wěn)中趨活、趨升;國際石油價格避免了大起大落。在中國國內,年初中央制定的各項經濟政策都有利于發(fā)展,持續(xù)高速發(fā)展的慣性將支撐經濟較快地恢復;中央及時出臺的扶持、扶助政策,有助于受影響較大的行業(yè)、產業(yè)恢復生機。同時,下半年將以兩位數增長的投資,和相對平穩(wěn)的消費需求,將繼續(xù)大力拉動經濟發(fā)展。所以,全年經濟增幅不低于7%的希望很大。
  何帆:中國經濟已經進入自主經濟增長新時期
  “中國經濟已經開始進入一個自主經濟增長的新時期?!敝袊缈圃菏澜缃洕c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研究員何帆就中國經濟未來走勢問題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肯定地說道。
  世界產業(yè)轉移帶來機遇何帆說,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產業(yè)結構調整方面,從國內來看,出現了高速增長的支柱產業(yè),現在國內企業(yè)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吸收資金的能力都在提高,中國制造業(yè)越來越強大。從國際上看,新經濟之后,尤其到現在,已找不到像上個世紀90年代IT行業(yè)那樣,能夠引發(fā)投資高潮,帶動經濟增長的行業(yè)。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為了緩解競爭的壓力,迫使越來越多發(fā)達國家的企業(yè)轉移到發(fā)展中國家來,尤其是中國。所以現在看到跨國公司越來越多的來到中國,越來越多的把中國作為一個中心。中國離世界工廠越來越近,這是對中國經濟非常有利的影響。
  另一方面,新的國際生產體系的出現,會是一個長期的趨勢,這樣,從最高端的制造業(yè)到傳統(tǒng)的勞動密集型產業(yè),都可能適合中國生產的環(huán)節(jié)?,F在生產形成了一個以價值鏈分工的新型的生產體系。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跨國公司,對SARS的擔心,如果SARS持續(xù)時間很長,中國經濟下去,就會帶來全球供應鏈條的斷裂??梢哉f,全球經濟相互依賴程度提高。
  經濟戰(zhàn)略:從失衡到平衡何帆說,但是在中國走向世界工廠的道路上,外部的環(huán)境會越來越惡劣,一個就是世界經濟衰退,另外就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而且可能會長期化。美元貶值,人民幣匯率存在的不確定性,還有世界金融市場和貿易方面的問題,可以說中國經濟和世界環(huán)境都到了一個“拐點”,這迫使我們要考慮下一步怎么做。
  何帆認為,從中國的經濟來看,要適當地調整中國的經濟戰(zhàn)略。一是貿易戰(zhàn)略,從原來的過分強調出口,轉移到貿易平衡。另外就是人民幣匯率的問題,可能會在美元貶值的背景之下,成為日益突出的,在近期可能會越來越嚴重的一個問題。因此,這時從政府政策的抉擇,都要比原來封閉的條件下考慮得更多,不能說引進外資越多越好,貿易越多越好,而是要進入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態(tài)。在重視出口,繼續(xù)發(fā)揮世界工廠的作用,吸引跨國公司的同時,還必須放開國內的行業(yè),像公共衛(wèi)生等,刺激國內的需求,做一個兼重國內和國外的平衡發(fā)展。要找一個關鍵詞,就是“平衡”,而我們過去是“失衡”。從失衡到平衡,這就是轉型。
  正視發(fā)展中出現的問題何帆說,原來我們設想,中國經濟總體來說,在一定的假設條件下,沒有大的政治動亂,未來20年中國的經濟不錯,為什么呢?最基本面的情況,中國的人口較多,而且這部分人還年輕,收入在提高,消費水平在改變,目前全國的儲蓄率高達40%以上,這意味著將來能夠釋放出大量的儲蓄轉化為消費,對宏觀經濟增長不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國內的市場會很旺盛。同時,由于年輕人口多,社會整個總負擔系數就比較低。所以,一個年輕人為主的社會,在沒有進入老齡化社會之下,會有一個突飛猛進的、自然的趨勢。
  何帆說,問題在于我們在改革前一個過程里就有了問題,不良債券的問題,社?;鸬膯栴},財政的負債問題,WTO的問題,都有可能在未來三到五年,甚至兩到三年突然爆發(fā)。我們原來的預測,如果三到五年,中國不爆發(fā)危機,可能就沒有危機了。過了這三到五年,討論的問題和這次討論的問題會有很大的不一樣。比如,我們原來想再過三到五年再來討論公共衛(wèi)生的問題,環(huán)境的問題,這次SARS,使這些問題突然提前出現了,這可能是一個好事情,它使得我們能夠更快地調整經濟發(fā)展的目標。
  如果SARS之后,政府目標能有很大的調整,轉變?yōu)橐跃蜆I(yè)為主,關注民生,加快公共財政體系的建立,有可能會使得這些問題得到加快的解決。
  樊綱 正視“非典”對經濟的滯后影響
  “非典”對經濟究竟會產生什么影響?這是最近國內外學術界爭論十分激烈的問題。為此,記者采訪了著名經濟學家,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教授樊綱先生。以下是記者與他的對話。
  影響具有獨特性記者:與戰(zhàn)爭、洪水等災難相比,“非典”對經濟活動的影響有什么不同?樊綱:非典作為一種災難,與其他災難相比的特點在于,第一,與戰(zhàn)爭、洪水等不同,非典這種傳染病災難不消耗和毀壞財物,因此不會(至少在事后)提出需求,擴大經濟活動,相反,非典所造成的恐慌使人們減少經濟活動。其他一些災難是破壞過去積累起來的GDP,但創(chuàng)造出一些新的GDP,而非典(以及金融危機之類的災難),直接取消當前的GDP。因此,非典的經濟影響簡單地說就是抑制需求,減少經濟活動,既減少消費活動,也減少各種商業(yè)活動,包括投資活動。第二,非典這種災難,直接受到傷害的人數很少,但如果其傳染得不到控制,行為受到影響的人群會非常大;得病的人數不大,但經濟受到影響的規(guī)模卻會很大。不能簡單地以為非典只對交通、旅游等少數幾個行業(yè)有不利影響,它其實對各行各業(yè)都有影響;不僅對消費有影響,對投資也有影響。
  “非典”影響可分三類記者:眾所周知,“非典”對中國的經濟活動產生了一系列的影響,那么,請您從不同的角度來解剖一下“非典”對經濟產生的深層次影響?樊綱:由以上分析的這些特點所決定,非典對經濟的影響可以作以下的分類:——即期影響和滯后影響。所謂即期影響,就是指它發(fā)生后馬上產生的后果,比如人們不旅行、少接觸后,馬上發(fā)生的旅游業(yè)、服務業(yè)、交通業(yè)等經濟活動的減少,這點我們現在已看得比較清楚。而滯后影響指的是現在還往往被人所忽視、要過一階段時間才能表現出來的影響。
  ——直接影響與間接影響。非典首先會對一些行業(yè)發(fā)生直接的影響,比如旅游、交通、服務等等,使這些部門的需求減少,生產下降。而這些行業(yè)的活動量下降,一方面會導致這些行業(yè)對其它部門的需求減少,投資減少;另一方面也使在這些行業(yè)就業(yè)的人的收入不能提高甚至下降,使全社會的就業(yè)增長率下降,而這種總收入的下降(第一輪的下降),會導致今后人們的消費需求下降,從而使總需求下降。
  ——被取消的活動和被推遲的活動對GDP的不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