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擔保貸款政策將調整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5-07-12 08:38:00
外匯擔保貸款納入借款額度管理并給予寬限期,明確“無投資總額”外資企業(yè)對外借款數量政策備受境內外資銀行關注的兩項外債管理措施,近日將有相關操作規(guī)定出臺。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李東榮近日透露,外匯局正在研究外匯擔保項下貸款,以及外商投資企業(yè)對外借款的政策問題,近期將對相關操作規(guī)定予以明確和規(guī)范。
李東榮在中國歐盟商會北京銀行和證券工作組座談會上表示,外匯局將進一步調整外匯擔保貸款政策,在擔保履約環(huán)節(jié)將外匯擔保項下貸款納入債務人的借款額度管理,并給予一定時間的寬限期,以解決過渡期的合規(guī)性認定問題。
他還透露,將明確“無投資總額”的外商投資企業(yè)對外借款的數量控制政策,以解決這些企業(yè)對外融資渠道問題。
在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過程中,外資銀行往往愿意擴大擔保規(guī)模,為外資企業(yè)的人民幣貸款提供擔保。根據規(guī)定,這類貸款只能用于滿足企業(yè)的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金需求,但部分外資企業(yè)獲得人民幣貸款后,并未按照要求用于企業(yè)運營,而是投入房地產等其他行業(yè),以等待人民幣升值。
外資企業(yè)的此類貸款屬于“境外保證項下人民幣貸款或有債務”。一旦貸款無法歸還,在本幣升值預期下,外資銀行樂于用外匯履約,而發(fā)放人民幣貸款的中資銀行則向外匯局辦理履約外匯結匯,從而增加外匯流入,推高外債規(guī)模,使得短期外債比例大幅上升。
為有效控制外債尤其是短期外債增長過快勢頭,外匯局規(guī)定,將境內外資銀行境外借款納入全口徑外債監(jiān)控范圍,進行總量控制和外債登記,按年度申請境外借款總額。而此前,境內外資銀行視同境外銀行,可自主境外融資,不需外匯主管部門批準。此外,外資企業(yè)外匯擔保項下人民幣貸款及外匯貸款都被納入外債管理范圍,均要辦理或有外債登記。
對于外資銀行而言,由于大部分客戶為外資企業(yè),部分外資金融機構因而抱怨該規(guī)定影響其業(yè)務的開展,新措施導致外資銀行在與中國境內銀行競爭時,處于不利的地位。同時由于存在外債限額,一些銀行表示信貸業(yè)務的擴張受到限制。
部分外資企業(yè)也表示,利用“或有外債”貸款是常用的融資方式,由于我國目前資本項目實行管制,投資資金進出境審批和管制較嚴,跨國企業(yè)一般不愿一次性大量投資境內子公司,母公司一般借助境外銀行在境內的分行申請擔保,幫助子公司獲得貸款,完成其余投資或者減輕企業(yè)資金周轉壓力。
但同時,這也給部分境外投機資本進入內地開辟了一條通道,這也就是外匯局為何嚴格管理“投注差”的原因。
所謂“投注差”,即投資總額與注冊資本的差額,稱之“流動資金”,真實投資總額就是會計上的資產項,而注冊資本就是股本,其差額應是對外負債或股本增加。根據外匯局的規(guī)定,外資企業(yè)本外幣貸款余額受到了限制,總和不得超過“投注差”。
有市場人士認為,為這兩項從4月1日開始實行的外債管理政策設置一定時間的“寬限期”,將為部分外資銀行和外資企業(yè)在過渡期內提供幫助。而對于部分“無投資總額”的外資企業(yè),外匯局近期則將明確其可以貸款的具體數額。
根據外匯局6月8日公布的最新外債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3月末,我國外債余額2334.09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11%。其中,短期外債余額1078.76億美元,占外債余額的46.22%,比上年末上升0.6個百分點。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溫彬博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前我國的短期外債增長主要表現在外資銀行身上。由于美元貸款利率比較優(yōu)惠,同時此前外資銀行的美元貸款可以結匯,部分國內企業(yè)通過外資銀行擔保貸款,給我國造成很大影響。
外匯局的數據還顯示,第一季度我國外債凈流入同比下降34.19%。監(jiān)管部門人士表示外債管理的工作還需繼續(xù)加強,1~3月,我國登記外債新借入768.83億美元,同比激增215.43%;償還外債本金730.31億美元,同比增長也高達280.01%。
李東榮在中國歐盟商會北京銀行和證券工作組座談會上表示,外匯局將進一步調整外匯擔保貸款政策,在擔保履約環(huán)節(jié)將外匯擔保項下貸款納入債務人的借款額度管理,并給予一定時間的寬限期,以解決過渡期的合規(guī)性認定問題。
他還透露,將明確“無投資總額”的外商投資企業(yè)對外借款的數量控制政策,以解決這些企業(yè)對外融資渠道問題。
在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過程中,外資銀行往往愿意擴大擔保規(guī)模,為外資企業(yè)的人民幣貸款提供擔保。根據規(guī)定,這類貸款只能用于滿足企業(yè)的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金需求,但部分外資企業(yè)獲得人民幣貸款后,并未按照要求用于企業(yè)運營,而是投入房地產等其他行業(yè),以等待人民幣升值。
外資企業(yè)的此類貸款屬于“境外保證項下人民幣貸款或有債務”。一旦貸款無法歸還,在本幣升值預期下,外資銀行樂于用外匯履約,而發(fā)放人民幣貸款的中資銀行則向外匯局辦理履約外匯結匯,從而增加外匯流入,推高外債規(guī)模,使得短期外債比例大幅上升。
為有效控制外債尤其是短期外債增長過快勢頭,外匯局規(guī)定,將境內外資銀行境外借款納入全口徑外債監(jiān)控范圍,進行總量控制和外債登記,按年度申請境外借款總額。而此前,境內外資銀行視同境外銀行,可自主境外融資,不需外匯主管部門批準。此外,外資企業(yè)外匯擔保項下人民幣貸款及外匯貸款都被納入外債管理范圍,均要辦理或有外債登記。
對于外資銀行而言,由于大部分客戶為外資企業(yè),部分外資金融機構因而抱怨該規(guī)定影響其業(yè)務的開展,新措施導致外資銀行在與中國境內銀行競爭時,處于不利的地位。同時由于存在外債限額,一些銀行表示信貸業(yè)務的擴張受到限制。
部分外資企業(yè)也表示,利用“或有外債”貸款是常用的融資方式,由于我國目前資本項目實行管制,投資資金進出境審批和管制較嚴,跨國企業(yè)一般不愿一次性大量投資境內子公司,母公司一般借助境外銀行在境內的分行申請擔保,幫助子公司獲得貸款,完成其余投資或者減輕企業(yè)資金周轉壓力。
但同時,這也給部分境外投機資本進入內地開辟了一條通道,這也就是外匯局為何嚴格管理“投注差”的原因。
所謂“投注差”,即投資總額與注冊資本的差額,稱之“流動資金”,真實投資總額就是會計上的資產項,而注冊資本就是股本,其差額應是對外負債或股本增加。根據外匯局的規(guī)定,外資企業(yè)本外幣貸款余額受到了限制,總和不得超過“投注差”。
有市場人士認為,為這兩項從4月1日開始實行的外債管理政策設置一定時間的“寬限期”,將為部分外資銀行和外資企業(yè)在過渡期內提供幫助。而對于部分“無投資總額”的外資企業(yè),外匯局近期則將明確其可以貸款的具體數額。
根據外匯局6月8日公布的最新外債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3月末,我國外債余額2334.09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11%。其中,短期外債余額1078.76億美元,占外債余額的46.22%,比上年末上升0.6個百分點。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溫彬博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前我國的短期外債增長主要表現在外資銀行身上。由于美元貸款利率比較優(yōu)惠,同時此前外資銀行的美元貸款可以結匯,部分國內企業(yè)通過外資銀行擔保貸款,給我國造成很大影響。
外匯局的數據還顯示,第一季度我國外債凈流入同比下降34.19%。監(jiān)管部門人士表示外債管理的工作還需繼續(xù)加強,1~3月,我國登記外債新借入768.83億美元,同比激增215.43%;償還外債本金730.31億美元,同比增長也高達280.01%。
